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fullWidth
fullWidth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我高中的概况:
省属第一批十八个重点高中之一,在全市内大约能排到第三或第四位。大家应该听说过镇海中学吧,镇海中学在我们那是全市第一的高中,我所在的高中则是有资格和镇中一起参加各种联考但一直被镇中踩在脚底摩擦的那一类。
我自认为我的高中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或者说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无聊的日子在我的一番添油加醋之下变得颇有谈资。十二年义务教育中,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还是处在相对懵懂和随大流的状态,而到了高中个人意识似乎开始疯狂觉醒,逐渐成为了一个“混乱善良”的存在:对体制深恶痛绝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反抗和斗争,为的是让自己过得相对舒服一些,但是也不自暴自弃,依然为自己的未来争取出路的那种状态。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十八岁左右时那种野蛮的生长劲逐渐褪去了,随遇而安、理性淡薄的成分在性格中大大增加,实话实说我还是很怀念四年前的自己,因此突然很想以一个大二学生的视角来反刍一下这段精力最旺盛的人生。这既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剖析和思考,又是一次试图寻找性格中某些逐渐流失的特质的契机。
我一直想不好从哪里开始说起,走时间线的话恐怕会写得和流水账一般,思索了一会儿决定以音乐为切入口。音乐和书籍,这两样东西几乎是我高中生活的全部精神食粮,也是构筑内心世界和完整人格的砖瓦。
高一上的时候我还是很认真的乖孩子,做什么都认真,认真听课、自习、跑操、吃饭,遵守学校的一切规定,那时的我坚信着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我费了好大的劲考进来的、荟萃了全区“优秀”学子、能和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切磋的地方,因此我必须充分利用这里的良好条件比如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争取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但逐渐地,在那个高中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乖孩子”的人设就开始瓦解。我发现自己并不讨厌学习知识和人际交往,我讨厌的是一些不可理喻的规章制度。对于前者,是我通过自身努力进入这里享有的回馈,而后者,说点实话就是纯傻*。以教务处、德育处某些老古董为代表的校领导和一些师德师风有问题的老师,是我对这里所有坏印象的根源。“乖孩子”人设的瓦解,大概是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的“叛逆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代价是受到一些来源于外部或自身的伤害——可称之为成长的阵痛。
让我心态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我一直想不到,但契机应该是高一的那个暑假,我在手机应用商城发现了一个编曲软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纯音乐。自认为乐感还算不错,创作过程对我来说是顺利而充满愉悦的,大概是得益于自己幼时开始学钢琴,有着七年琴龄,平时也喜欢听各类音乐。但被创作勾起兴趣的我并不满足于此,于是我上网寻找更加专业的编曲软件,在一番抉择之后选择了FL Studio。一咬牙,花了699买了正版,在我妈用剩的一台XP系统的古董笔记本上开始搭建我的音乐世界。高一的暑假在网易云开通了自己的音乐人账号,并成功过审了几首自己的处女作品(但是后来不满意又删掉了)。
之后便热烈的投入到创作之中,与音乐交媾的过程我反复“高潮”,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这种难以描述的感觉是以前做任何事时都不曾有的。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我只专注于自身,我关注自己情绪的变化,关注自己思绪的流动,表面上好像只是脑内根据乐理知识将音符进行排列组合,但事实上我觉得这个过程使我的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唤醒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促进了人格特质的突出和强化,以及个人意识的觉醒。
那时一有空就陷入创作、聆听、思考的循环,在学校上学无法摸到钢琴的日子里,脑海里绝对音感构筑的那架赛博钢琴就开始奏响,上课的时候、跑操的时候、自习的时候,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构筑旋律就像摸奖,88个音高和任意的节奏型会产生多少奇妙的组合,一旦产生了某条让自己很满意的旋律,不论在做什么我都会停下,拿起笔把这段旋律记录在纸上。一到周末拿到电脑之后便把纸上的旋律录入进软件,用模拟乐器演奏出来。最有创作激情的时候,往往是以“旋律”为导向进行的创作,和现在突然想起自己的音乐人账号许久未更新后进行任务式创作是不一样的,任务化的创作往往是以和声和乐理为导向,因此“定调”“配和声”“构筑旋律”“添加配器”这四者的顺序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创作动机。
一个人闷头创作总会遇到瓶颈,“为什么我写的音乐无法和我平时听到的音乐一样好听”的想法促使我觉得与他人交流、向他人学习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而其中一个比较广泛的途径就是社团,网络上的社团和圈子能把拥有相同爱好的人们连结在一起。
在某个音乐社团的审核群里,我认识了一位可以称的上是知己的朋友——nightly warden。他说他想守护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尤其是在他们灰暗的时刻,便取了“夜守”这样一个昵称。起初只是向他请教一些创作技巧,到最后,志趣相投的我们便开始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我了解到,他曾是衡水中学的学生,因为一些心理问题当时处在休学状态。他说是音乐在他的人生灰暗时期给了他莫大的心理能量,让他有动力能继续生活。
那段时间我们聊音乐、聊创作、聊爱好、聊生活,几乎无话不谈,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渐渐地开始反思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是否被周遭环境抹杀了一些宝贵的特质。除了音乐,他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理由是希望通过掌握理论知识“自愈”和“自渡”,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他人。那个时候我向他倾诉生活中的一切不快,从成绩下滑、家庭关系紧张到和情感问题,他每次都会给我很长很长的回复,有时是语音有时是文字。从他的话语中,我总是能以另一种角度重新审视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问题,我不光感受到了安慰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情感共鸣和深层思考。
这样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反抗体制无果还让自己受了伤,大概率会被世俗当成反面教材的人,却拥有这般人格魅力。或许共情能力强的代价是让他更容易受到伤害,而我敬佩他身上的这些特质,喜欢他柔软而强大的内心,他是个自带光环的人,只是世俗看不到而已。他也像一面镜子,引发我对自己和所处环境关系的思考,让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会专注课堂、埋头做题、遵纪守时、和老师同学打好关系,以及世俗眼中高中生应当做且只能做的事情,成为一个充实而麻木的应试机器。
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沉迷于音乐创作的代价是让我的成绩稍微下滑了一些。高一下学期靠着老本勉强维持住了排名,当进入高二的时候,第一次期中考就下滑了几十名。因为买软件问父母要了钱以及用着我妈的旧电脑,父母对于成绩下滑的原因可谓一目了然。我其实很早就清楚“成绩和自由度挂钩”这一潜在事实。但也很无奈,只能被迫上交电脑,家中那台钢琴仿佛也成了“禁乐”的摆设。
可是按我的性格,我绝不会就此罢休。尽管脑内有靠绝对音感构筑的虚拟钢琴,但单纯靠想象的旋律和实际听感会有偏差,加之如果无法将自己的创作演奏出来,就很难判断这段音乐是否动人。于是我想到了,学校艺术楼里的琴房是个好去处。艺术楼在图书馆的后面,周围的风景很好,有一条小河,几座小桥,河里能看到游动的鲤鱼和路边柳树飘下来的柳叶。艺术楼的墙上挂着艺术家作品简介和学生作品展示,一楼的小剧场里有一台海伦三角钢琴,弹过几次手感很好。艺术楼后边甚至有片菜地,里面会种一些橘子和蔬菜。除了饭后散步的老师和幽会的小情侣,非上课时间基本不会有人来这里。这里对于当时内心暗物质涌动,个人意识萌芽的我来说,是一个独到的好去处。
可是什么时候去呢?课间十分钟来回跑都不够用,午休要睡觉以及会有老师进教室坐着,就算去了也只能逗留一小会儿。那么唯一能够长时间呆在那里的机会只有晚自修了,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高中时晚自修没有老师固定在教室监管,我的高中生活大概也不会这么精彩(笑)。于是几乎一整个高二的晚上,当别人在教室刺眼的白炽灯下奋笔疾书时,我在校园东北角艺术楼的琴房里弹琴、创作、思考,我不再是一台麻木的应试机器,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主见的人。
虽然晚自修没有老师监管,但班主任偶尔进教室讲通知时发现我的座位是空着的,第二天便会问我去了哪里。我总以肚子不舒服去了卫生间、去某某老师办公室订正作业或是问上课没有听懂的知识点为由搪塞过去了。“乖孩子”人设瓦解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我学会了撒谎,毫无心理压力和负疚感地撒谎。我安慰自己这是为了不让自己在反抗体制时受伤而不得不这么做。
时间一长,同学们会问我去了哪里,语塞不是长久之计,想了想我还是如实告诉他们好了。他们觉得我很了不起,大胆而有想法,甚至好心提醒我要小心老师,但这也意味着我逐渐地与他们格格不入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感谢他们的,因为印象里几乎没有人在班主任问起来我去哪里的时候“出卖”我。
除此之外,我固然知晓班主任若是每次在晚自修期间进教室都发现我不在,总会产生怀疑。于是我便挑着时间离开教室:譬如抱着习题册先去班主任办公室看一眼她在不在,她若是在那就走上去问一两道事先准备好的题目;若是不在且桌面上有摊开的作业或书本,意味着她依然在学校,进教室巡查的概率比较高,我只能回教室继续坐着静观其变;若是不在且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意味着她已经下班回家照看孩子了,这是最好的情况,我可以放心大胆开溜;譬如摸奖式地随机翘掉两节晚自修中的其中一节;再譬如幸运地在班主任进教室时恰好坐在座位上,这意味着她前脚一走我便可以马上开溜,但这么做依然翻过车——她到了办公室之后发现有东西落在教室了进行了一个“回马枪”,发现我竟然不在座位上,寄!总之和班主任斗智斗勇的情境多得很,过程复杂且刺激,奈何“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百多个晚上的缺席暴露的可能性实在是高,结果她最后还是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我频繁翘晚自修去艺术楼的琴房弹琴这一事实!不过我翘了几乎整整一学期后才被她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极其幸运”的。
翘晚自修意味着当天的学习任务必须提前完成好,这样才有富余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于是我只能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写掉当天的作业,一边听讲一边写作业一边注意隐蔽可谓一心多用,而且写的作业还常常不是当堂科目的作业,要是依然写不完还得牺牲一部分午睡时间和课间休息。现在想起来自己强大的multitasking能力或许就是在高中时期这么形成的,不得不说“多线程能力”给我的大学生活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如果能坐时光机我一定要回去狠狠地亲当时的自己!
尽管学习时间每天都比别人少好几个小时,但因为内心强烈的出逃欲望对于压缩学习时间的需求,导致我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极其专注和高效,甚至成绩也没怎么掉,总成绩排名基本维持在年段前十甚至还考了两次前三。
下期关键词预告:恋情、和隔壁班班主任对线、组乐队、艺术节演出、摇滚莫扎特、图书馆
Relate Posts
游戏AI行为决策-分层任务网络(HTN)的简单应用
Lazy loaded image
游戏AI行为决策-目标导向行为规划(GOAP)通用框架
Lazy loaded image
自制Python任务调度模块-MySchedule
Lazy loaded image
游戏算法-A*搜索算法知识梳理和通用框架
Lazy loaded image
游戏算法-Floyd搜索算法知识梳理和通用框架
Lazy loaded image
UnrealCircle摘要:TypeScript、PuerTS、V8优化实践 by 王宏波
Lazy loaded image
音乐创作存档我的高中生活(二)
Loading...
Latest posts
工作笔记:一些乱七八糟的踩坑记录
2025-4-15
游戏算法-Floyd搜索算法知识梳理和通用框架
2025-4-2
游戏算法-A*搜索算法知识梳理和通用框架
2025-4-2
游戏AI行为决策-目标导向行为规划(GOAP)通用框架
2025-3-23
自制Python任务调度模块-MySchedule
2025-3-20
学习笔记:23种设计模式
2025-3-19